第172章 时代风云里的坚守与突破
铭锦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2章 时代风云里的坚守与突破,重生1959:岁月新章,铭锦鑫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肖家村在肖锋的带领下,经济发展得红红火火,可肖锋心里清楚,村子要想长远发展,光靠农业和工厂就业还不够,得有自己的产业。他时常在夜晚坐在院子里,望着满天繁星,思考着村子未来的方向,破旧的桌椅在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,周围一片寂静,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。
一天,肖锋偶然得知邻村有人靠着编织竹篮,赚了些钱。他灵机一动,心想肖家村竹子资源丰富,要是能把编织产业发展起来,说不定能成为村子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。第二天一大早,肖锋就来到村里的竹林,看着漫山遍野的竹子,心中有了主意。
他召集村里几个心灵手巧的妇女,说道:“婶子、嫂子们,我琢磨着咱可以学学编竹篮,这东西要是做好了,拿到城里去卖,能多一笔收入。”
张大嫂疑惑地说:“锋娃子,这编竹篮能行吗?咱没干过,也不知道能不能卖得出去。”
肖锋耐心解释:“大嫂,咱可以先试试。我打听过了,城里的供销社正缺这类手工制品,只要咱们做得好,不愁没销路。”
在肖锋的鼓励下,妇女们决定尝试。一开始,大家编出来的竹篮歪歪扭扭,不成样子,可谁也没打退堂鼓。肖锋四处寻找编织高手,把人请到村里来指导,还亲自跟着一起学,手上磨出了水泡,又变成老茧。
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,村里编出的竹篮越来越精致,销路也渐渐打开。肖锋和几个年轻人用板车拉着竹篮,一趟趟往城里跑,把竹篮送到供销社。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竹篮逐渐销售一空,村民们的信心更足了。
随着竹篮生意越来越好,问题也接踵而至。村里的竹子产量有限,供应跟不上需求,而且运输成本高,利润被压缩。肖锋意识到,必须想办法扩大原材料来源,降低成本。
他和村里几个长辈商量,决定组织村民开垦一片新的竹林,同时寻找更高效的运输方式。那段时间,肖锋带着村民起早贪黑,挖土、种苗、浇水,双手被磨得满是伤痕。新竹林种下后,还得等几年才能成材,当下的运输问题却迫在眉睫。
肖锋听说邻村有个叫刘二的,有一辆破旧的拖拉机,平时用来拉货。他找到刘二,和他商量合作的事儿。刘二一开始有些犹豫,担心赚不到钱。肖锋拍着胸脯保证:“刘二哥,只要你帮我们拉货,保准让你有钱赚。咱们一起把这事儿干好!”经过一番劝说,刘二终于答应了。
解决了运输问题,肖锋又开始琢磨如何提升竹篮的品质和种类。他到城里的工艺品店去取经,学习人家的设计和制作工艺,回来后教给村民。在他的带领下,村里不仅能编普通的竹篮,还能编出各种精美的工艺品,销路一下子拓宽到周边几个县城。
就在肖家村的编织产业蒸蒸日上的时候,国家开始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。肖锋敏锐地意识到,这是提升村里农业生产效率的好机会。他积极向上级申请,争取到了一些农业机械的购置指标。
新机器运到村里那天,村民们都围过来看热闹。可问题也来了,大家都没使用过这些机器,不知道怎么操作。肖锋自告奋勇,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农机操作培训班。在培训班上,他认真学习,做了满满一本子笔记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