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公成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27章 清渠之战,死亡四万将士,屈尊归来,周公成子,奇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他精心排兵布阵,士兵们紧密地排列在一起,形成了一个坚固的方阵,就像一座移动的钢铁长城,缓缓地向长安城逼近。之所以不急于冲锋,是因为敌军那九千骑兵犹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一旦唐军阵形出现丝毫破绽,就会被瞬间冲垮,陷入万劫不复之地。这九千骑兵,是安史叛军的王牌部队,他们的战斗力极强,每一个骑兵都像是从地狱中走出的恶魔,让人胆寒,他们的存在,时刻威胁着唐军的安危。
大将军坐镇中军,他身披战甲,那战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,仿佛是他的钢铁意志的象征,坚不可摧。他目光如炬,紧紧地盯着战场局势,那眼神仿佛能看穿一切阴谋与诡计,洞察敌人的每一个动向。他心中清楚,只要李大将军能将战线推进到长安城,那些身经百战的边军,就会如出山的猛虎般扑向敌军,给予敌人致命一击。
唐肃宗与王思礼率领着后方部队,他们隐藏在战场的后方,就像潜伏在黑暗中的猎豹,时刻准备从侧翼突袭敌军,给予敌人致命一击。他们的部队,士气高昂,每一个士兵都紧紧地握着手中的兵器,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期待,等待着那一声冲锋的号令,仿佛随时都会扑向猎物,展开一场激烈的厮杀。
安史军队刚刚在清渠之战中获胜,士气正旺。他们就像一群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疯子,在盲目自信的驱使下,倾巢而出,妄图在香积寺一带将唐军彻底消灭,一劳永逸地解决这场战争。双方都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,这场决战,没有退路,唯有胜利,否则便是万劫不复。
战斗打响,安史军队的骑兵如狂飙般冲向李大将军的阵营。他们的速度极快,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,仿佛是一场强烈的地震即将来临。他们一次次猛烈冲击,试图撕开唐军的防线,那骑兵的冲击,就像一把把锋利的长枪,狠狠地刺向唐军的阵营,每一次撞击都伴随着士兵的惨叫与兵器的碰撞声。
李大将军的防线固若金汤,士兵们前赴后继,倒下一个,后面的立刻补上,盾牌相连,密不透风。他们就像一群无畏的勇士,用自己的血肉之躯,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,扞卫着大唐的尊严与荣誉。每一个士兵的眼中,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那是对大唐的忠诚,对胜利的渴望,是他们在这场残酷战争中坚守的信念。
但在叛军连续五次的疯狂冲击下,再坚固的防线也出现了裂痕。李大将军的阵营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,士兵们开始慌乱,脚步也变得踉跄,眼看就要败退。战场上的局势瞬间变得岌岌可危,唐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
千钧一发之际,大将军带领静边军如雷霆般杀出。他们双眼通红,犹如愤怒的雄狮,发出震天的怒吼,那怒吼声仿佛能穿透敌军的心脏,让敌人胆战心惊。他们死死地咬住叛军的咽喉,展开了殊死搏斗。战场上喊杀声震耳欲聋,兵器的碰撞声、士兵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,仿佛是一首悲壮的战歌,在这片血腥的战场上回荡,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士兵们的英勇。
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,将领们纷纷脱去盔甲,赤膊上阵。他们手中的利刃挥舞着,寒光闪烁,每一次挥动,都带着无尽的力量,仿佛要将叛军斩尽杀绝,为大唐的荣耀而战。他们与叛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白刃战,没有一人退缩,他们的身影在血雨腥风中穿梭,宛如战神下凡,带着神圣的使命与无畏的勇气,在战场上奋勇厮杀。
后方的军队和附属部队也抓住时机,如汹涌的潮水般从侧面突入敌阵。一时间,香积寺周围变成了人间炼狱。鲜血染红了大地,那红色如同晚霞般鲜艳,却又透着无尽的悲凉与凄惨。残肢断臂横七竖八地散落着,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,让人作呕,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残酷的战争所扭曲。
这场战斗,双方都杀红了眼,全然不顾战争中的常规。敌军投降也照杀不误,仿佛已经陷入了疯狂的杀戮之中,理智与人性在这一刻仿佛都已消失殆尽。经过几个小时的浴血奋战,唐军终于赢得了胜利。
但这场胜利代价惨重,叛军死伤无数,战场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他们的尸体,仿佛是一片死亡的海洋,那堆积如山的尸体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。唐军也伤亡过半,许多士兵永远地倒在了这片土地上,他们的生命,如同流星般划过,虽然短暂,却照亮了大唐复兴的道路。战场上一片死寂,唯有硝烟弥漫,那硝烟仿佛是战士们的灵魂在飘荡,诉说着这场惨烈决战的残酷与悲壮,也为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画上了一个沉重而又充满希望的句号。
唐军虽胜,可战场上的惨状,让所有人都沉浸在一种难以言说的悲痛之中。士兵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,机械地清理着战场,每一步都迈得无比沉重。他们的眼神中,既有胜利的欣慰,也有对战友牺牲的悲痛,还有对这场残酷战争的迷茫。
大将军在战场上踱步,他的战甲上沾满了鲜血,分不清是敌人的还是自己人的。他的目光缓缓扫过这片修罗场,心中五味杂陈。这场胜利来之不易,付出的代价太大了,大唐的未来,依旧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。他深知,长安城虽近在咫尺,但想要彻底收复,还需经历更多艰难险阻。
而此时,在长安城内,安史叛军的残部正陷入一片混乱与恐慌。他们没想到唐军竟如此顽强,在遭受清渠之败后还能卷土重来,并且赢得这场关键的决战。叛军将领们聚在一起,面如土色,争吵声此起彼伏。有人主张弃城而逃,保存实力;有人则认为长安乃战略要地,一旦放弃,再难翻身,应死守到底。
安守忠脸色阴沉,他的心中满是不甘。原本以为能凭借自己的智谋将唐军玩弄于股掌之间,可如今却一败涂地。他狠狠地将手中的酒杯砸在地上,怒吼道:“唐军不过是侥幸获胜,我们还有兵力,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!”然而,他的声音中,已难掩一丝慌乱与绝望。
在唐军营地,大将军召集众将,商讨下一步计划。李大将军虽身负重伤,但仍强撑着身体参加会议。他的脸上缠着绷带,眼神却依旧坚定:“此次胜利,只是开端。叛军虽遭重创,但城内防御仍在,我们不可掉以轻心。”众将纷纷点头,他们深知,接下来的战斗,只会更加艰难。
这时,一名斥候匆匆跑进营帐,单膝跪地:“报!发现叛军动向,他们似乎在集结兵力,准备反扑。”大将军眉头一皱,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意料之中,叛军不会善罢甘休。传令下去,全军提高警惕,加强防御。同时,派出小股部队,骚扰敌军,打乱他们的部署。”
夜幕降临,战场上一片寂静,只有偶尔传来的伤员呻吟声。唐军营地内,篝火闪烁,士兵们在疲惫中轮流值守。他们知道,这一夜或许并不平静。而在长安城内,叛军也在紧张地筹备着。他们将剩余的兵力集中起来,准备趁着夜色,给唐军来个突然袭击。
半夜时分,叛军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。他们如幽灵般悄悄靠近唐军营地,月光下,兵器闪烁着寒光。然而,他们的行动早已被唐军察觉。大将军一声令下,埋伏在营地周围的唐军瞬间杀出。一时间,喊杀声再次响起,火光冲天。
这场夜战异常激烈,双方在黑暗中厮杀,难解难分。唐军凭借着白天胜利的余威和严密的防守,逐渐占据上风。但叛军也拼死抵抗,他们明白,这一战关乎生死存亡。安守忠亲自上阵,挥舞着长刀,试图挽回败局。他如同一头疯狂的野兽,在唐军阵中左冲右突,所到之处,唐军士兵纷纷倒下。
大将军见状,怒目圆睁,他手持长枪,拍马冲向安守忠。两人在战场上相遇,兵器碰撞,火花四溅。安守忠虽勇猛,但经过连日激战,体力早已不支。而大将军则士气正旺,他的每一招都凌厉无比,渐渐将安守忠逼入绝境。
“安守忠,今日便是你的死期!”大将军大喝一声,长枪如闪电般刺出。安守忠躲避不及,被长枪刺中胸口。他瞪大了双眼,脸上满是不甘与绝望,随后缓缓倒下。
安守忠一死,叛军顿时军心大乱。他们纷纷丢盔弃甲,四处逃窜。唐军乘胜追击,一路杀到长安城下。望着紧闭的城门,大将军心中涌起一股豪情:“长安,我终于回来了!”
然而,攻城之战远比想象中艰难。长安城墙高大坚固,城上的叛军弓箭手不停地向城下射箭,投石车也不断投下巨石。唐军多次进攻,都被击退,伤亡惨重。
大将军深知,这样强攻不是办法。他下令暂停进攻,与将领们再次商议对策。这时,一位谋士站出来说道:“将军,我们可效仿古人,挖掘地道,从地下攻入城内。”大将军眼前一亮,觉得此计可行。
于是,唐军开始秘密挖掘地道。他们日夜不停,小心翼翼,生怕被城上的叛军发现。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,地道终于挖到了城墙之下。大将军挑选了一批精锐士兵,让他们藏于地道之中,准备随时发动突袭。
与此同时,唐军在城前佯装进攻,吸引叛军的注意力。城上的叛军果然中计,他们将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城前,准备抵御唐军的进攻。就在这时,地道中的唐军士兵突然杀出,他们如神兵天降,迅速占领了城门附近的防御工事。
大将军见时机已到,下令全军攻城。唐军如潮水般涌向城门,与城内的叛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。每一条街道,每一座房屋,都成为了战场。士兵们短兵相接,鲜血染红了长安的每一寸土地。
经过一番苦战,唐军终于彻底击败了叛军,收复了长安。消息传开,整个大唐都为之沸腾。百姓们涌上街头,欢呼雀跃,迎接唐军的归来。他们眼中含着泪水,那是对和平的渴望,对大唐复兴的期待。
大将军骑着高头大马,缓缓走进长安。他望着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,心中感慨万千。曾经的繁华虽已不再,但他相信,在大唐百姓的努力下,长安必将重现往日的辉煌。这场战争,让大唐遭受了重创,但也让大唐的将士们更加团结,更加坚定了守护国家的决心。而大将军,也将带着这份使命,继续为大唐的繁荣与安宁而战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